阅读历史 |

第七十三回 僭越(1 / 2)

加入书签

胤禟去苏州请示过康熙,还说回来要给他献一份大礼,人还没到,“大礼”倒是来了。拿苏州女子逾越礼制、不成体统,弹劾胤禟,乃至抨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的奏折一大堆。

胤禟刚回京落府,可不就被康熙召进了宫。

“皇阿玛,虽然这旗袍名儿叫旗袍,但外观上跟咱们八旗妇女的衣袍区别还是很大的,别说对于苏州女子那就是一款时装,而所谓逾越礼制更是没有的事,选料、配饰方面都极有讲究,绝无僭越!这一点皇阿玛使人一查便知!”

不消胤禟多说,康熙如何不知道这群人打什么主意。

满清入关以后,是全盘继承明朝包括总督、巡抚、布政使在内的官僚体制。

巡抚为清代省级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等,下设巡抚属官布政使,每省一人,惟江苏省二人,一驻苏州,一驻江宁,掌全省民政、田赋与户籍等事。

江苏巡抚上又设两江总督,驻江宁府。形成了两江总督、江宁布政使驻江宁府,江苏巡抚、江苏布政使驻苏州府的对峙格局。

现任江苏巡抚乃宋荦,赈荒抚饥,深得人心,被康熙帝誉为“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深得康熙帝的恩宠。

而作为康熙的心腹重臣,宋荦更是文治武略,居官勤慎小心,不负封疆重任。可以说江苏一带的稳固,宋荦实为功臣之一。

江南地区的产业众多,多数官吏和商贾都富得流油,吴中女子乐此不疲地追求时尚,更是推动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经济繁荣。

这群人谁不觊觎江苏这块肥肉,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个把柄,怎好轻易放过。

虽说旗袍乃旗人之袍,但罚不责众,总不能因这“僭越”行为把所有穿了旗袍的苏州女子抓起来杀掉。

可吴中女子这“僭越”行为,若不处理,实难服众。毕竟江南一带的稳固,对于整个大清来说,都相当重要。

康熙不至于处罚宋荦。而两江总督阿山.伊拉哩氏更是去年才新上任,也不能寒了他的心。如此一来,便是让康熙帝左右为难。

这不赶紧把胤禟召过来,看他有没有法子把这事平息下去。

胤禟在政事上的敏锐度不及胤禩,但也早就料到会出现事端,也想好了法子应对。

“儿臣愿意以这旗袍的一成盈利充盈国库。”

先说这旗袍带来的盈利,在魏家的参与后,可谓是日进斗金。有魏家的参与,利润自然也进行了重新分配,其中沈家占一成,魏家占两成、胤禟占三成,而晼晚提出并不断设计旗袍样式便占四成,但为了公平,晼晚也只愿拿三成,胤禟便想拿剩下的这一成来充盈国库。

这一成听着不多,但只要这旗袍从苏州传遍整个江南乃至全国各地,可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而且这衣裳可以不断推出新款式,带来的收益也是源源不断。

近些年来国库可谈不上充盈,有了这笔储银,就用不着加重百姓的税赋,甚至可以适当减免,如此一来,康熙可不就更加受到百姓爱戴了。

所谓明君清官,无非是让百姓做稳了奴隶而已。康熙帝已经是个比较仁德的皇帝,敬天顺道,施行仁爱,使万民安康,百业隆昌。

他心里其实早就有了成算,听胤禟开了这个口,自然龙颜大悦。

将手上批好的折子放到一边,笑问:“这就是你说的大礼?”

“这还不算。其实儿臣为皇阿玛修了一座行宫,等皇阿玛下次南巡不用住在船上。”

康熙之前三下江南,都是住在船中,更不惊扰百姓。其实说白了还不是钱不够花,为了节省开支所致。

再说皇子不能私办宅院,他在苏州置办的那唐府是不合规矩的,他便打算把那附近的宅子都买下来,给康熙修喝行宫,这样一来朝中也没有道理弹劾他了。

“除了这桩,儿臣还想出资给京城以石材铺路,作为献给皇阿玛的大礼!”

大清现今的城市,无论大小,除了主要街道以石材铺设,多以土质街道为主。土质结构的道路给百姓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以人烟凑密的京城为例,只有正阳门大街是少有的几条石砌大街,其他街道天晴则沙深埋足,尘细扑面,阴雨则污泥满地,臭气薰天。

京城作为大清的国都,天子脚下,理应是最富庶繁华之区,街道如此污秽未免是一大憾事。

胤禟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叹,还与回京的经历有关。离开苏州后,带岫烟往江宁游玩了一番,发现江宁的石材街道很多,特别是官街乃为一条宽阔的石板大道,百姓通行便利,却还是明朝建国时所建。

“若京师还不如江宁,我大清的颜面何在?所以儿臣这个心愿,还望皇阿玛成全!”

康熙听后更是龙心大悦,“说得好,说得好,有赏!”

胤禟自叩恩不提,又道:“修路的经费儿臣眼下已准备好了,但京师道路多窄小而来往人数众多,只怕修葺过程中会惹得百姓怨声载道,儿臣自认为能力有限,当不起这监工大任。”

修路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