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九章:荣福之死/妥协与退让/前因后果(1 / 2)

加入书签

荣福大长公主之死在驸马跪在慈宁宫前哭求后,哭得了今上的圣旨和太皇太后的懿旨,皆是彻查到底,绝不姑息凶犯的意思。

这位驸马原是仁宗一位夭折皇子的伴读,后来也一直留在宫中,与荣福是青梅竹马的情分,自幼便对荣福言听计从,哪怕荣福跋扈嚣张的惹人生厌,他倒是一颗真心悬挂,荣福做的那些荒唐事,他也不以为耻,反倒择选美男送上,被人参了折子后惹高佑安斥责。为此荣福还专门进宫哥哥争执吵闹,觉得委屈自家驸马。并砸了那位御史的家门。那位御史也只能从后门出入,许久不敢修缮。那时谁也猜不到她受尽尊荣会死的这般凄凉。

最后推出去的那位刺客和宴会时负责侍奉长公主的几位宫人,都死在大狱之中。驸马操办完荣福大长公主的丧仪,散尽公主府中美人娇妾,就病在床上奄奄一息。这件事才消失在京都流言的口舌里。

高佑年难得上了次朝会,一侧是凌太皇太后垂帘听政的珠帘。他抚摸着龙椅把手上精致繁复的龙鳞,恍惚想上次坐上龙椅还是和凌棣之一同在其上颠倒云雨。

荣福一事幕后之人太多太杂,他将之压下也耗费不少心力。人死如灯灭,他和太皇太后的博弈也都丢上台面。锦衣卫大理寺刑部…幸而荣福的母族平平,不然还会更热闹些。

听到太皇太后平稳的声音雍容道:“…不若便由平康候和李大人一同押送粮草……皇帝曾对哀家夸过他武功不俗。人又极是妥当。”

高佑年眼眸微垂,望着玉阶下的百官,看他们皆是垂首静默不言,仿佛死物一般,说出那句:“便依母后所言……”

再挤不出一句留人的话,押送粮草并非什么危险活计,尤其是大赵太平已久,新政后财政也有了缓和,户部账面很是喜人。边关虽年年有些战事,不过小胜不断。还是大赵占着上风。

但凌太皇太后和他私下的交易里,却是凌棣之去了漠北,只能留在凌家几代人驻守的漠通城。有生之年,不可回京。但凌家也将凌棣之作为嗣子,过继在凌家三房凌棣之那位早逝的舅舅名下。

从此凌棣之也算有了世族荫蔽,不在是父母双亡以色侍君的孤儿娈宠。至少千里之外的漠通城内,只会拿他当凌家的侯爷奉承。

这其实很好……高佑年心间想着,他的身体早就用上续命的药物吊着,可以隔上时日和凌棣之一同床榻翻卷,品尝情爱滋味,都因他是世间少有的顶尖医者了。他当年原是在药谷内为千江雪的师兄,出家也是为了为习得清虚宫的丹道,近乎仙术的炼丹术。

没能救凌棣之神志是他私心放纵,就如他对凌老国公说的那般,傻了才好,傻着才让人心安。谁能想到他真会对一个傻子动情,还为他百般打算呢……只是他还是无法炼出真正的瑞寿丹,就显得他一切努力只能维持着苟延残喘。如果他没有死在相应的年岁里。凌棣之又会落下什么结果。

凌太皇太后的责骂质问回荡在他耳边,他看着气度高华的女人双鬓微白,露出嫌恶的痛恨:“皇帝,你若真心待他,又怎会明目张胆把他推到风口浪尖,你明知会毁掉他的声名,从此他史书上只能留着佞幸之名,活着也是举世不容,这就是你的情意?为了你的一己私心……他却不懂,你明明可以遮掩的天衣无缝。非要闹到如今地步。”

“是了,你自幼便有这等恶习,越是心爱之物,越是要毁的彻底。包括毁了你自己。”

她说出此言的眼神里憎恨中带着忌惮,高佑年想着怎么也该是我,露出这样讨债般的嘴脸,为何母后你当年如此伤我,却毫不在意,是了,一个连男人都不算的儿子和一个身体健壮聪慧非常的儿子做比,我又算得什么,只是一个该死未死的弃子。只是他张嘴欲言,凌太皇太后又说起一桩旧事。

“你还记得仁宗送你的那只野兔吗?那是你六岁时的旧事了,你随仁宗秋猎,因你年幼,仁宗便将亲手猎到的一只兔子赏赐给你玩耍,你当时爱若珍宝,甚至养在寝宫中,可以随时逗弄,后来这只兔子被人掐死后,你受惊后大病一场。你还记得仁宗是如何处置的么?”

“那个喂养兔子的宫女被杖毙后,全家被抄家,男丁流放千里贫瘠之地,女眷皆没入教坊司中,废后被禁足东紫宫三年。”

“可那只兔子乃是你亲手扼杀,你自幼体弱不足,力小甚微,掐死一只活生生的畜牲,要更下狠心,你便死死掐着那兔子的脖颈,看着你日日搂抱在怀中的爱宠拼命挣扎后奄奄一息,而后僵直不动。并在仁宗面前说的滴水不漏。更是掐着心思构陷废后。”

“你当年讨赏一般告知与本宫时,本宫只觉得齿寒。你六岁便能诛杀自己心爱之物来构陷他人,可见心性凉薄。本宫和那些贱人勾心斗角是本宫之事,为母亲的又怎忍心让自己的孩子如此辣手无情。”

“你父皇也曾赏赐你一颗明珠,夜间映照满宫煌煌,还夸赞你如此珠一般,耀目非常,可佑安只是吵闹想要玩耍,你神色不变,却在递给佑安时故意失手落地,本宫在侧,你看着那珠子残骸,眼里只有摧毁所爱的得意。”

“本宫养你数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