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1、你到底是谁(1 / 2)

加入书签

41

杜夏刚走到马路牙子那边,杜浪就跟何筝说:“我走了。”

杜夏:“?”

“去、去哪儿?”杜夏直接傻眼。

“网吧啊。”杜浪晃晃自己的身份证。他还穿着那所高中的校服呢,他终于不用特意换衣服,光明正大去通宵玩个痛快了。

杜夏望前迈了一步,欲言又止,想说自己那边有电脑,但他也记得杜浪提到过,现在的电脑游戏和以前的也都不一样了,对电脑设备也有更新换代的要求,不然玩得不痛快。

杜夏买的那台电脑显然不符合杜浪的要求,而杜浪不想将就。

“那你……什么时候回来?”

杜浪做了个掏耳朵的动作,无语道:“你到底是我哥,还是我妈?”

杜夏知道自己讨弟弟嫌了,抿嘴不再说话。两人再这样下去又要不欢而散,何筝适时拍拍杜浪的肩,让他晚上注意安全。

“你们也是,我不想这么早就当小舅子。”杜浪眼神微妙了起来,双手都插回裤兜里,吊儿郎当地往后退了两步,才转身离去。

杜夏看着他的背影,都没来得及跟他说一声,何筝已经不在他屋里住了,那张沙发床,早空出来了。

杜夏怅然若失,不得不承认杜浪真的长大了,是成人了。

庄毅等人还在快活喝酒,高涨的兴致不因杜夏的离开而受影响。何筝望过去,问杜夏:“你还要回去吗?”

杜夏摇头,反过来问何筝:“你饿吗?”

何筝:“???”

杜夏先是不解何筝为什么突然用那种眼神看着自己,等他意识到这三个字之前被用来暗示什么,又喝过酒,脸唰得红了,连连摆手,话都说不利索。

“不是、我……”他没那么饥渴,真的就是想问问何筝饿不饿,毕竟今晚的菜没一个合他的胃口。

何筝近来在他面前越来越放肆,但今天没借这个机会调侃,又变回了那个初见时很有分寸疏离感的青年。

这附近的餐饮口味都差不多,多用重调料蒙蔽味蕾,杜夏知道何筝偏好清淡的饮食,两人就步行回出租房,杜夏三下五除二就端出碗西红柿鸡蛋浇头的米线。

何筝说了句“谢谢”,坐在电脑桌前细嚼慢咽,不说话也不发出咀嚼的声音,体面讲究得很。杜夏没别的地方可坐,闲下来又觉得的有那么点尴尬,就把杜浪的行李箱打开了,里面占据大部分空间的竟还是教材课本,和一些积累作文素材用的课外书。

杜夏找出美术和音乐翻了翻,喜欢得紧,满眼都是幸福的笑,他把书都先放置到一边,先去整理杜浪带回来的衣物,衣服裤子什么的拿起来要闻一闻,嗅一嗅,怕杜浪在学校里清洗的太仓促。

为了方便,杜夏一直跪在行李箱边,把东西全都拿出来后他准备把箱子合上了,他摸到箱底的夹层意外有些厚,像藏了什么东西。

杜夏拉开拉链,定眼往里一看,怔住了。

何筝注意到杜夏的异样。只见杜夏从夹层里抽出一块布,成色花纹都很老旧。杜夏缓缓将那块布摊开,摊平,何筝才发现那块布料上的绣工也很青涩,黄线歪歪扭扭,在花朵上方绣“乖宝宝”,下方绣“一生平安”。

杜夏双手攥着那块布的两角,一点一点地收紧,心潮涌动。这种布料其实叫背带,在他的老家山村,每一个新出生的婴儿都被这样一张布料裹过,再被母亲用肩带固定在后背上,这样就能又照顾孩子,又能下地干活。

这是大山里的东西,杜夏每年都能在蓉城的街上看到背着这种布带的女人。不像城里的太太们推着婴儿车出行,杜夏的这些老乡全都背着孩子逛街,布料上的刺绣都是差不多的。

父母外出打工,这些孩子说不定就是在蓉城出生的,他们被母亲裹在背上,他们的父母也曾被留在大山里的老人裹在背上。

杜夏两手手掌心都是皱起的布料,他把这背带举到鼻前,埋头狠狠一吸,好像那上面还有儿时的味道。杜浪出生后,他母亲腰上的旧疾复发,不能裹这种布带到背上,也很难下地干活,这块布就裹到了杜夏背上。杜夏总是边哄只会哭不会说话的弟弟,边种田插秧,一天下来腿根都溅有淤泥,杜浪的脸白白净净,瓷娃娃似的,张着一口没牙的嘴冲杜夏咯咯地笑。

杜夏当时也上学了,识字了,布带上那几个字是他自己缝的,一生平安顺遂便是对这个弟弟唯一的期望。

后来他只身来到蓉城,第一年没赚到什么钱,连温饱都是问题,他有一回饿昏了头,在街上看到一个用同款布带背小孩的女人,他看痴了,跟着那个老乡走了好远好远的路,直到小孩笑了一声才回神,意识到那不是自己的弟弟,他的弟弟还在老家,他得在城市里混出个人样,他才能再见到弟弟。

杜夏万万没想到杜浪会把这种东西贴身带着,还带到了学校里。依稀记得三年前帮杜浪搬宿舍,他的衣柜底部是斑驳的,需要摊块布遮盖住,杜夏能闻出布带有木屑的味道,说不定就是用在那里。

杜夏一时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