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章 古方取暖(3 / 3)

加入书签

的人就不同了,上有老下有小,又要考虑父母的身体问题,又要给孩子积累教育经费,不是想潇洒就能潇洒的。”

苏霓点点头,道:“是的,所以我觉得当初不结婚还是挺明智的。”

这时一个男同事叫做桂俊平的走过来笑着说:“阿霓啊,一个人虽然在没有困难的时候是挺自在的,但是如果遭遇到什么事情,就还是两个人互相扶助比较好,天晴的时候不能忘记阴雨天的日子啊,人总归是社会动物,要和其她人在一起的。”

苏霓连连点头,道:“晓得了,你说得有道理,我回头就去找个女朋友。”

她这句话把桂俊平一下子逗笑了,转过头对梁雪清说:“你们的阿霓越来越有趣了,她怎么就能想到这上面去?很新潮啊!阿霓,你最近看了什么,想法这么新颖有创意?”

苏霓耸耸肩,道:“看的《第二性》。”

桂俊平一时有些摸不清头脑,晃了晃脑袋,转过身去走开了。

中午吃过自带的午饭,苏霓刷干净饭盒,剩余不多的休息时间里就坐在茶水间看手机新闻。刷了几条消息,一条新闻进入她的眼中,题目是“3D打印技术重大突破:房屋寿命可达八十年。”

苏霓眼皮一跳,点开新闻一看,只见里面说:3D打印已经从潮流科技成功转为实用技术,几个从前困扰3D打印的问题:强度、材料成本、回收利用和材料的健康性都基本解决,英国刚刚打印建造的住房,经检测强度可抗九级地震,预期寿命达到八十年,而且不排除八十年后继续使用的可能性。3D技术极大地解决了人工紧张的问题,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房屋质量更能保证标准化,材料粉碎后可以再次利用,该技术最大的成本在于机器。

下面还有几张图片,里面一部分建筑不是中规中矩的居住型房屋,而是具有艺术造型,有的像蘑菇,有的像贝壳,还有的不知是从哪里取得的灵感,看着让苏霓想到古老的岩层化石,看起来它们的主要作用不是居住,而是艺术品。

苏霓第一个反应就是,科技发展了,对人工的需求更少了,联想到自身,她仿佛看到了滚滚的失业大军如同浪潮一样拍击到岸上,那些浪涛的力量是如此之大,竟将岸边的岩石拍得粉碎。

想到这里,上午刚刚被广州的阳光驱散的寒意悄悄地又侵袭回来,她仿佛夜里穿着丝睡裙走在竹林里,那一股寒浸浸的冷意直透骨髓,真有一种霜庭月下的感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