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九章 海外植物引进(2 / 3)

加入书签

的?如今这五口人吃饭都已经让人头痛,大的是个丫头,倒是还好些,二小子如今十三岁,‘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正在最能吃的时候,每餐饭巴不得把饭锅掇到他面前去吃,现在又添了一张嘴,每天哭得哇哇的,吃奶不多哭声不小,真的是把我愁死了。”

对方呵呵笑着说:“老哥哥,有什么可发愁的?给她们吃地瓜就好了嘛,就算是婴儿,我那嫂子实在没奶的话,熬了地瓜糊糊喂给那孩子,也饿不死的……”

梅咏雪:地瓜粗纤维啊,所以才可以改善便秘,然而那东西相对难以消化,婴儿那发育尚未完全的肠胃怎么受得了呢?你这是给乱出什么主意?

“……要说这地瓜确实是个功德无量的东西,以前吃米吃面多费劲啊,耕种收割也就罢了,天上掉不下粮食来,可是收回来还得脱壳脱粒,还得碾磨,得多花多少力气啊?现在看看,我们有了红薯了,卧槽这么大一块粮食,挖出来蒸熟后就可以吃了,也不用吃很多就能饱肚子,而且味道甜甜的很是不错,都省了给小孩子买糖了,所以不要说三个孩子,就算是八个孩子也没有所谓啊,总是能养活的。”

梅咏雪简直是无话可说,她原本放慢的脚步这时加快起来,快速离开了那两个人。

红薯这种高产作物,她本来想的是可以缓解饥荒,如果能够大面积推广,明末农民武装暴动可能就会减轻程度了吧?或者甚至平息下来也未可知,哪知有人居然想的是生八胎,反正有地瓜这样耐干旱又不挑拣土地的天赐食物,所以可以可着劲儿逼勒女人生孩子了,饿不死就行。

有的时候梅咏雪也是十分感慨,中国传统这个“多子(女还不行)多福”的风尚蛮有意思的,有的时候稍微有点知识的人会鄙视农村人或者城市底层,认为这些人就好像动物一样,只有最原始的欲望,没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其实她们不明白,那些人也是有自己的精神生活的,最渴望看到的就是院子里一地孩子,猪圈里大小五六头猪,这样便堪称“人畜两旺”,老汉坐在门前抽着水烟袋,笑眯眯地打量着自己的家业,圆满了。

这种圆满的成就感简直和精研佛教的知识阶层有得一拼,满足程度是一样的,而且根本不需要讲究天赋,不用苦苦思索几十年,让女人怀胎十个月就可以了,至于后面的养育?“给个红薯就能活”︿( ̄︶ ̄)︿

除夕这一天果然没有太多的事情,梅咏雪十分谨慎,很顺利地度过了这个小长假之前最后一个工作日,晚上回到家里,梅咏雪准备了食材,就打算明天早上出去拜年。

第二天早上,梅咏雪捧了一个小竹盒,来到樊娘子门前,刚敲了两下门,里面便有人打开了门,一个六十多岁老妇人的脸从里面探了出来,一看到是梅咏雪,妇人便笑着说:“原来是咏雪来了啊,快进来坐,老身刚好要过去看看你,可巧儿你就来了!”

这是樊娘子的一位姨婆,这一场大瘟疫她家里亲人凋零,樊娘子孤身一个女子带了一个孩子,实在也是很不方便,便请了她来同住,双方相互扶持,宋阿婆虽然已经是这个年纪,然而身子骨还十分硬朗,因此一些需要抛头露面的事情就都由她来做,顺便也在这里养老了。

梅咏雪一脸笑容,声调十分柔软地说:“这怎么敢当呢?宋阿婆,我是晚辈,本就应该我来拜访您的。”

宋阿婆听了她这有礼的话儿,脸上更乐:“啊哟哟咏雪啊,你可真是个好孩子,人长得漂亮,嘴儿又甜,老婆子我年纪大了,就愿意看到你这样的年轻人,谁家里若是有你这样的子侄,那可真的是好运气来了。”

梅咏雪一笑:“阿婆若是不嫌弃,我就给你当个侄儿。”

“哎哟哟哟,真是个乖孩子,没想到老身还有这样的福分啊!”

宋阿婆将梅咏雪引到客厅来坐,梅咏雪将自己带来的“百事大吉盒儿”放在桌子上,就等着见樊娘子,这种果盒乃是拜年的时候常带的礼物,里面一般装的是柿饼、圆眼、栗子、枣儿,空间里没有龙眼这样的热带水果,因此梅咏雪就用核桃代替,还是裹了糖浆的琥珀核桃仁,因此这礼盒看上去也十分漂亮。

很快,樊娘子便走了出来,每当这种时候,她总是有些悲戚的,如今男人不在了,外交事务便要由自己出面打理,从前她只是与娘家人或者其她宅子的女眷沟通关系,那可真的是“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闲来一行步,只到中庭旁,现在却要连男子都得会面了,回首从前,这种家道中落的感觉真的是令人伤感。

她一来到厅堂,梅咏雪便又闻到了那股熟悉的香烟气味,看来这位姐姐经历了这样一场大的变故,宗教信仰也没有动摇,仍然是坚信不疑的,然而注意开窗通风啊啊啊~

虽然感到有些许失落,不过樊娘子还是礼数周到地与梅咏雪说话,毕竟是小康之家出身的人,很有修养的,纵然有今昔对比的感慨,然而也落落大方,十分亲切。

过了一会儿,樊娘子去厨房拿了一个小盒子来,递给梅咏雪:“这是今儿早上刚刚卤煮的驴头肉,大年下总要‘嚼鬼’的。”

梅咏雪接过来,笑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