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四章 暗中的角(1 / 3)

加入书签

第三十四章 暗中的角

北运河的冰冻期从万历十六年的十月十八一直持续到十七年的二月初八,合计一百一十天。虽然京城肯定是有大型粮仓,存放了粮食以防万一,然而这样长久的冻河期,相当于一年中三分之一弱的时间运河都不能通行,为漕运带来的困难是可以想象的,北京城中的物价也难免有些起伏。

不过好在随着春季到来,冰消雪化,大运河不需要人工凿冰,河面上厚厚的坚冰自己便慢慢地裂成一块一块,起初只是不再那样坚固,如同缺钙的骨骼,不再能承受太大的重量,再之后就是即使在无人经过的时候,也会突然间自己断裂,一块块冰面掉落在下方宽阔的河水之中,然后随着河水漂漂荡荡流向远方。

漕运的船只终于能够开进来,大批粮食运入北京城,于是原本人心浮动的状况终于逐渐平稳下来,

梅咏雪看着只剩下底下一层稻麦的粮仓,心中也松了一口气,幸好及时接济上了,否则还真的有点麻烦,冰冻期整整一个季度的时间,北京城内的粮价有所上涨,不过好在并没有断粮,而且粮价涨得也并不是很离谱,否则还真的是末世提前到来。

梅咏雪转回山洞,喜滋滋地看着小茶桌上的一小包种子,这是番茄的种子啊,继辣椒之后,自己又找到了西红柿,有了西红柿,自己能够做出多少美味佳肴啊!这好牌真的是一张张往自己手里来呢!

如今天气暖了,自己就可以将这种子栽种进土里去,等着再过几个月收获西红柿,朝思暮想的番茄炒蛋啊,在前世本来是一样非常寻常的菜肴,有时候在公司加班,回到家时间有些晚了,懒得做那些复杂的饭菜,就做一盘西红柿炒蛋来下饭,太简便了,西红柿不像绿叶菜,还要一根根仔细清洗,洗西红柿就好像人洗脸一样,用水冲着圆圆的表皮搓洗两遍就好,不用一条条菜根去洗泥沙,一般来讲十分钟时间就可以吃饭了,堪称最适合上班族的菜式之一。

三月初八这一天,梅咏雪拿了一些果馅凉糕到店里。

要说北京城中饮食的节令性也是很强的,三月的时候大家都吃凉糕、糍巴、烧笋鹅;梅咏雪前世不是很喜欢跟风,对于追赶流行没有什么兴趣,由于现代农业的进步,许多食物也没有太强的季节性限制,因此对于“这正是吃XX的季节啊,如果错过的话实在很可惜”这样的说法没有太多的感受,而且她那个时候对于传统的节日文化没有什么兴趣,月饼啦粽子啦之类,超市里随时有得买,此外还有万能的淘宝,因此传统节日对于她来讲,最大的意义就是可以放假,尤其是春节,足足能放一周的假,可真的是太幸福了。

然而来到明朝之后,梅咏雪对于这些日常生活中的说法也没有那样淡淡然了,一个原因固然是由于这个时候没有暖棚,植物生长受季节影响很大,所以难免要赶时兴,另一个原因却是只有梅咏雪能够感受到的切肤之痛了,那就是当代娱乐项目太少,对于她而言,空闲的时候如果不是逛街,那么就只剩下看书,或者是看一看空间中的风景,可是空间中的山水再漂亮,终究不过是原生的自然,没有亭台楼阁之类,看久了也不过是一片莽苍苍了。

书铺里的书倒是不少,可是在梅咏雪看来,大多是陈芝麻烂谷子,这个时代出版业相对后世毕竟是不发达的,学术研究成果与文艺作品也不像二十一世纪那么丰富,书里面不过是一些道德说教,要么就是奇闻异事,纵然是市民文学吧,许多也都在那个框子里闪展腾挪,社会规则如此森严,现实生活本来就没有太多好写,更何况还要符合主旋律呢,看多了也不过就都是那样的套路,因此百事不忌又阅历深厚的《金瓶梅》才成为奇书。

就这样在既没有网文也没有片子,出版的书籍也大多不感兴趣的情况下,梅咏雪对于生活细节就格外关注起来了,将许多精力投放在这上面,比如六月的鲜藕,八月的秋梨,雨夜的时候非常喜欢站在山洞前看雨水,冬季下雪的时候,虽然不作诗,然而也可以在梅花树下站上二十分钟,尤其是除夕夜的鞭炮烟花,自己可以久久地倚在床边咀嚼回味,如果是在现代,每当这个时候自己肯定是在看外剧,尤其是枪战恐怖的,特带劲,外面的鞭炮声不过是从耳边掠过罢了。像这样细细品味这些细微的情趣,如果用后世的话来讲,这就叫做“慢生活”吧。

所以如今梅咏雪也是很喜欢跟随大众潮流,比如三月的时候时兴吃凉糕,她也就精心做了糯米凉糕来吃,里面放了去年秋天储备的果酱,据说宫中在这个时候也是这样吃的,到了四月又要吃新鲜的芦笋,有时候梅咏雪也在想,这到底是上流的时尚影响了平民,还是平民的风尚影响了宫廷,或许也是难于考证的吧。

梅咏雪托着凉糕进了墨香斋,只见冯三郎正在招呼两位客人,那两个人明显是书生,此时手里拿着新出的书,一边翻看一边高谈阔论:

“高兄,戚少保的《纪效新书》终于印了出来,你乃是一个兵学痴人,如今终于可以看到这本书了。”

旁边那一副长须,四十几岁年纪的男人慨然叹息了一声:“只可惜去年的时候,戚将军便已仙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