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九章 最后的荣光(1 / 3)

加入书签

第三十九章   最后的荣光

纵然异国战场上打得很激烈,然而毕竟距离北京还有很远的距离,出兵朝鲜也算是“御敌于国门之外”,因此虽然明朝也开始物资紧张,然而本土无论如何还算是平静。

不知不觉间,万里十八年结束,时间进入万里十九年,这两年的时间梅咏雪也是很辛苦的,空间中的耕地面积不断地扩大,除了粮食之外,蔬菜水果的种植园地也增大了,工作量也自然加大,尤其是春天的时候,梅咏雪的作息时间真的是极度压榨劳动力,早上天刚蒙蒙亮就起床,晚间下班回到家里,还要点着灯笼在菜园里忙活,堪称是两头不见太阳。

她的目标就是在物资进一步紧张的情况下,保证四个人的食物供给,夏季里空闲的时候,梅咏雪扳着手指计算了一下,空间中的两亩主粮地,稻麦长势如今还算不错,根据过去的经验,秋季的时候应该能够收获上千斤粮食,除去种子之外,四个人的口粮应该是勉强够了的,另外还有红薯马铃薯的填补;水果也不必担心,菜圃不远处那一片果林春季里刚刚打了纯天然农药——皂角粉溶液,在没有病虫害的情况下,一棵树的水果产量也是很惊人的。

唯一不足的就是蔬菜,毕竟自己把大部分精力都投放在粮食种植方面,菜地就真的没有太多时间去打理,因此也就是差不多够两个人吃的样子,不过实在不足的话,去山间林地挖一点野菜也是可以将就的吧?更不要说竹林中还有那么多竹笋呢。

梅咏雪将万不得已时的菜谱都想好了:中饭油焖鲜笋,晚餐笋炒腊肉,至于早点呢?笋丝面笋丁粥啊!

计算到这里,梅咏雪不由得又要慨叹一下粮食的亩产量,关于千年来农业发展的问题,有一次梅咏雪曾经和樊瑞仙讨论过,当时樊瑞仙揉着太阳穴想了一想,说道:“这个问题我没有仔细考证过,不过当年看《管子》的时候,那里面说‘终岁耕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二十锺’,春秋战国的亩很小,三亩半相当于现在一亩,管仲说的百亩实际上只有三十亩,一钟是一百六十斤,二十钟就是三千两百斤,计算下来大概亩产也就是一百斤多一点,还不够一个成人的体重。咏雪你问的这个很有意思,回头我查一查历代食货志,唉,史书之中最吸引人的总是那些帝王将相,如今才发现这些经济之学十分有趣,或许比那些征战杀伐之类更有意义。”

当时梅咏雪便笑着说:“姐姐也不要太劳累了。”姐姐如此有心气儿去钻研农业生产的发展变迁,自然是一件好事,只是每天卖酱菜操持家务也十分辛劳,可别累坏了姐姐。

过了大概半个月,樊瑞仙便理了一份资料出来:“咏雪你看,春秋战国的不用说了,嵇康《养生论》里面讲,‘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魏晋的亩比春秋战国时期要大,大约一亩半等于现在一亩。当时一亩收十斛,等于现在一亩收十五斛,折算来折算去,就是一百八十斤,比春秋时代多了将近一倍,到唐朝的时候,亩产大概两百多斤,宋代时四百多斤,到了我大明朝,我听说亩产可以有六百多斤,比起春秋战国简直天壤之别。唉,人若是生活在秦汉时候,大概种一亩地打下来的粮食刚刚够自己吃的,若是在那样的时候还要打仗,军粮可是着实的为难,更别说还要供养朝廷命官王室贵族呢。”

梅咏雪:现在也为难啊,即使是后世亩产七八百公斤,合一千多斤的时候,穷困地区也有人为吃饭发愁呢。所以我们尽力实现空间中粮食自给自足,也算是为风雨飘摇的大明帝国做一点贡献,不再消耗外面那已经很紧张的粮食储备。

到了十二月二十二这一天,本来马上就是新春佳节,往年大家这个时候兴高采烈都是为了准备年货,可是今年的腊月二十二这天却比元宵节还要热闹,远征的将士胜利归来了,而且还要午门献俘。

这可是一件普天同庆的大喜事,百年未有的盛况,自从三宝太监下西洋之后,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扬威殊俗的事情,虽然说这么多年对蒙古一直是打打停停,然而或许是因为时间拖得太久了,而且也一直没有彻底解决蒙古,因此即使有胜利,也并不会怎样激动,然而这一次就不同了,海的那一边东瀛岛国居然也来染指朝鲜,挑战天威,经此一战彻底打垮,听说倭酋丰臣秀吉也已经死了,虽然不是死在战场上,然而这样绝望而死却更让人心痛快,因此这样的盛典怎么能够不去看一看呢?

因此这一天北京城里的大部分民众便都涌到午门前的广场周围,伸长了脖颈等着看献俘仪式。

梅咏雪也请了假过来观看,穿越到明朝一次不容易,各种大事件总该看看才算不负此生,几年前看过了皇帝求雨,今天也该看看午门献俘。老掌柜也晓得今天差不多全城出动去看大典,因此客人也少,便让三个职员全都去看看,自己留在这里守店。

午门前已经是人山人海,梅咏雪挤在里面,仰起头来看着城楼上高高坐着的那个穿着明黄色衣服的人,这一次距离太远,五官面貌真的看不清楚了,不过纵然多年不上朝,身体年龄终究要逐年增加吧,这一次的胜利是长久以来一个难得的好消息,应该是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