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五章 咸水围城时期的生活花絮(1 / 3)

加入书签

第三十五章 咸水围城时期的生活花絮

上海咸潮倒灌的事情牵动了整个中国的神经,那可是上海啊,中国经济产值最高的地方,如同一朵金花一样立在黄浦江边,然而如今因为海水入侵,也剥蚀了一些金漆。

面对如此严重的情况,当局自然是全力救急,飞快启动了截流、截潜的工程,这一阵刚好下了几场大雨,于是收集雨水的工作也抓紧做了起来,大约一周之后,终于全面恢复了淡水供应。

到了这个时候,大家才暂时松了一口气。

这一天晚上,芮姜将刚刚压出来的粉红色细面下到猪骨汤锅里,回想着这几天的官方新闻与网络消息,官方的通告一般都是很堂皇正大的,倒是可以看出大的进度,然而芮姜对网上个人发布的讯息格外感兴趣,当地的居民不需要考虑政治影响,不必审查措辞统一口径,语句完全是口语化,往往还配了现场照片,非常生动真实。

这种由个人发出来的即时新闻虽然做不到那样大的格局,然而实在太鲜活了,透过一个个具体个体的眼睛来看事件发展,非常现实非常接地气,那就是困居城市的人们真实的生活与情感,虽然难以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然而也能知道许多事情,得到更多的体悟,那种作用就如同毛细血管的血液运输。

要说这一次上海的咸水灾害,举国也是竭力援助了,除了紧急救灾,还严令电商不允许趁此困境哄抬水价,因此淘宝京东各大购物网站的桶装水瓶装水价格都没有大的浮动,并未趁火打劫。

已经是七月中旬,各地天气都纷纷热了起来,更不要说地处华南的上海,因为天热,饮用水量也增多,毕竟出汗多,即使是在空调房里有冷气,然而打开空调就会造成室内干燥,也需要格外注意补充水分的。

这一点芮姜有很深的体会,长期生活在沙漠之中,不但每天洗了澡之后一定要涂润肤乳,否则皮肤就会干燥到脱皮发痒,而且为体内补充水分也是很重要的,虽然经常吃水果,然而仍然时不时就会感到干渴,往往清晨睡起来就觉得咽喉发干,严重的时候甚至略微发疼,有一点咽喉炎的感觉,所以早起一杯水对于她来讲实在太重要了,不仅仅是为了健康,更是一种救急。

于是看到“我们从前总是被劝导每天八杯水,如今我一天两瓶五百毫升的纯净水都要省着喝呢”这一类的说法,就感到格外为难,这种状况下,每日的烹调也是很头疼的,专家不建议用咸潮入侵之下的自来水,当然倒是可以淘米和清洗蔬菜,然而每天烧饭烧菜要用瓶装水,也是一个很大的耗费量,所以各种厨房妙招纷纷出现,“怎样烹调可以最大限度锁住水分”的话题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塔吉锅突然热销,成为缺水上海的厨房新宠。

如果不是烹饪达人,可能对于塔吉锅不是特别熟悉,芮姜从前也不太了解这种东西,那个时候她对于自己烧饭也不是特别感兴趣,当然每顿饭还是要吃好的,做菜的手艺也还可以,不是那种很粗糙笨拙的,她不会糊弄自己的肠胃,然而对于烹饪料理,她做起来却也并不觉得是怎样富有情趣的,时常会感觉太耗费时间;可是自从开启了空间之后,她的人生就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不再那样急匆匆的了,即使是厨房里的事务,也感到别有风味起来,虽然并不是每一餐都是大餐,大多数时候也都是很简洁的,不过对于厨事却很用心钻研了,架子上摆了各种新颖精致的厨具,哪怕其中一些的使用频率不高,然而即使只是摆放在那里,也足够赏心悦目,宛如装饰品一样了。

在自己的厨房搁板上,也放着一只塔吉锅,这种锅自己从前在超市也看到过的,高高的帽子很像一个高炉,大部分珐琅釉质色彩鲜艳,那时芮姜并没有留意,只是开启空间之后,因为大量搜集关于沙漠的资料,塔吉锅这个名词也进入了视线。

塔吉锅出身于传奇的北非摩洛哥,当时芮姜瞬间联想到“北非谍影”,这种锅使用的是蒸汽循环再回落的原理,最大程度保留水分,有一些本身比较滋润的食材甚至可以不须加水,而且烹调过程中,水汽均匀地滴落在食材上,也能够保持食物原本的风味,这样巧妙的微压力锅也真的只有在水资源极度珍贵的地方才能想得出来,需求激发创意。

当时看到了这个资料,芮姜再次逛街的时候,在厨具区看到那一排几个高帽子的锅,自然是感慨良多,自己作为一个正居住在沙漠中的人,怎么可以不在厨房里放置一个塔吉锅呢?这样一口锅可以烘托出真正的沙漠风情。

而此时咸水围城的上海,塔吉锅宛如一种新的风尚,流行在商场和厨房,写字楼的白领都在点击塔吉锅食谱,网络上各自秀出来的餐食就是:塔吉锅田园杂蔬、塔吉锅素烧茄子、塔吉锅蘑菇番茄烧肥牛,甚至还有塔吉锅COS的寿喜锅,都不用盛装在另外的食器里,直接摘掉帽子就可以端上桌面了。

看到一些照片上锅子里热气腾腾的食物,旁边还摆放着玫瑰红、柠檬黄、香草绿的锥形锅帽,就感觉这样的餐桌也是很有情调的啊,虽然将咸潮倒灌困境下的上海比作是抗战时的沪上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