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八章 工笔螃蟹(3 / 3)

加入书签

。”

宝玉听了也乐。

沐雪元笑着承揽:“倘若宝姑娘真的肯画,说不得我便去寻觅两只螃蟹来,活的,会爬。”

黛玉笑道:“回家就去办,拿来给宝姐姐,宝姐姐就照着那螃蟹的样儿慢慢的画。”

宝钗登时想到昔日大观园中的事情:“好个颦丫头,当年取笑藕丫头,如今又把那话拿来笑我,我也不一笔一笔地画,我只把那螃蟹拿过来,在墨缸里蘸了,一下子便摁在纸上,立时就是一幅水墨的螃蟹图!”

莺儿拍手笑道:“然后换一张纸又是一幅,再换一张纸,又是一幅。”

沐雪元:高仿真印刷版画。

于是沐雪元回来后,第二天便出海捞螃蟹,当天晚上拿一个大桶装着,送到蒜市口,那桶里还有半桶海水,进去了便说:“今儿在外面跑货,拜年来得晚了,太太奶奶们恕罪吧。”

熙凤一看便乐了,用手便轻轻一推宝钗:“这回推不得了,快画吧!”

宝钗笑道:“挑两只养两天,我好好细琢磨琢磨,我想这螃蟹与寻常所吃的形制不同,画水墨写意,只怕未见其工,不如细细地描画上两幅工笔,那才见出意思来。”

熙凤笑道:“不错,一幅送给颦儿,一幅拿去卖钱。”

于是元宵节那一天早上,麝月便送了一把折扇来,那上面画着极精细的工笔甲壳,一团蓝色的海水之中,乘风破浪游来两只青绿的螃蟹,由于是艺术加工,因此那蟹壳便绿得十分翠嫩,如同翡翠一般,岸边绘着一树粉白的梅花,一笔笔一丝不苟,空白处题着一首诗:“浪涌波翻蹈长天,海潮西望逐沙滩。夜深扫雪炊汤后,高悬红月对婵娟。”落款:蘅芜。

这把扇子在三人手中传观,沐雪元一看就乐了,暗道蘅芜君也是很幽默的啊,拎着螃蟹腿举高高对着月亮,那情景确实很有意思,要不是配上这画面,还真不知道她写的是螃蟹,而且还是煮熟了的。

此时沐雪元说道:“还是宝姑娘有办法,头脑灵活得很,伴读的事情一时作不成,便找了这个来做,倘若扇子卖得好,将来画个尺幅斗方之类,赚钱的路子便宽了,其实四姑娘也能画,倒是也可以想一想这方面,整天在那庵堂里只顾了念经,终究也没意思。”

要说宝钗宝玉两个人,怎么看怎么好像《飘》里面的梅兰妮和艾希礼,只不过宝钗比梅兰妮要更加有政治才能,而宝玉,倒也颇有才华情调,只可惜却没有计划和目标,他的职场规划一直是模糊朦胧的,所以蹉跎不前,倘若只是暂时的,倒是还罢了,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就非常麻烦。

而宝钗,从前宝玉将大观园里诗社的作品传播到外面,黛玉探春说的“且别说那不成诗,便是成诗,我们的笔墨也不该传到外头去”,或许只是一种谦逊的姿态,而宝钗所言“闺阁能诗固属美事,但止可承教父兄,庚歌姐妹,若传扬以求才名,岂女子事耶?就算是男子,也不该在这上面太用心的,博那些虚浪浮名,终究于本业无益”,就是比较真诚的了,然而如今她不但写诗题在扇子上,连落款都用了印。

所以沐雪元便想,假如穿越的事情发生在宝钗身上,给她穿到了民国,她只怕是不肯当朱安的,宝钗这个人,或许是另类的忠于自我,能够随时势而转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