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龙之逆鳞董昭容太监掌臀羞辱/蹂躏菊花/长彩蛋淑妃德妃结局(1 / 2)

加入书签

王昭训的死自然被王氏族人追问原因,光熙帝听了大为恼怒。

林昭仪在一旁劝说着,火气才消减下来。

林氏劝他把宫女洛晴交还给王氏,昭训与商皇后的事,不便在明面上说,王家人知道王昭训如此有违人伦的行为,自然不敢再有怨言,还要感念光熙帝不追究呢。

在皇后和王昭训先后离世后,嫔妃里最有希望继承后位的,便是淑贵妃与董昭容了。

董氏虽是生了公主,董家权势在商氏灭门后更是滔天,淑贵妃位份最高,资历最久,育有皇长子。淑妃的兄弟王振将军虽死,但是在军中依然有一定威望,这是董氏一党羡慕不来的,两者都希望自己支持的妃嫔可以登上后位。

但光熙帝却是十分厌恶有人图谋皇后的位置的——在他心里,只有阿期配得上皇后的位置。如果王昭训未死,他可能会让王昭训当一个摆设成为新皇后。但如果有其他人惦记皇后的位置,在他眼里,便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最先触上霉头的是董昭媛,她可能是想讨好光熙帝,便派侍女在光熙帝批阅奏折时,送去了一碗莲子百合粥。这碗粥的创意,还是有一次仿照商皇后当年的行为。

更加火上浇油的是,她还让侍女说了一番怀念皇后的恭维话,然后说希望陛下不要过于悲痛……

然而这些行为在光熙帝眼里,则是哪位宫妃劝他不要因为皇后过于悲痛,就都是想自己取而代之的意味,是活生生的僭越!

尤其是送粥的这个行为,那是他与皇后之前的蜜语,别人也配模仿?董氏也配!

当年商氏一门完全没落,董氏也算是害死皇后的半个凶手,如今却派侍女来说这般虚情假意的恶心人的话,还送了一碗粥过来!

她以为她是谁?所以那个倒霉的侍女自己都不知道是如何触了龙怒,当即就被杖毙了。

董昭媛也被冠上“不敬皇后”和“丧期邀宠”的罪名,被责罚四十女板,并撤了她的绿头牌,下了无限期的禁足令,还派了林昭仪去监刑。

林氏是唯一一个不劝他走出悲痛的嫔妃,还在他卧床时殷勤照顾,因此他待林氏也好了不少。

宫女送粥的时候,林氏也在。当时光熙帝甚至想把董氏打入冷宫,降为美人,并且责打三十廷杖。还是林氏劝他说,董氏毕竟是公主之母,太后亲侄女,降为美人怕是会气坏太后,且那三十廷杖更是会把董氏打死。

光熙帝冷静了一下,看在太后的面子上,把这个触了他逆鳞的董氏给“放过”了。要是换了其他嫔妃,便是没这么好的运气了。

派林氏去监刑,本意是怕她被打死了。

董氏见了被杖毙死掉血肉模糊的宫女被抬回去,又听了王公公带着林氏来宣读圣旨,听完圣旨,她已经吓得晕厥过去。

“娘娘,这董昭媛晕过去了,您看该如何是好啊?”王公公向林昭仪征询意见。

“董氏还未领旨谢恩,王公公和本宫便无法交差,自然是先让董昭媛接旨才是。”

“娘娘所言极是。”王公公道:“来人呐,让董昭媛清醒一下。”

“是。”底下的亲信太监会意,见陛下心腹王公公已经如此下令,便知董昭媛大势已去,拿了冷水,一人一桶把董氏浇了个透心凉。

“娘娘,还不领旨谢恩么?”

“妾董氏……领旨谢恩,陛下万岁万万岁。”董昭容已经泪流满面,听了还有四十女板的责罚,更是害怕至极。

“既然领了旨,便好生领责罚吧,此处便交给林昭仪了。”王公公作势要走,这董昭容仗着出身高贵,向来不把林氏放在眼里,即便林氏位份高于她,却也从来没有遵照礼数对她有半分敬意。

“本宫出行未带女官随行,公公可否借本宫几人施刑?”

这宫妃的责罚,既可以是关上殿门,另女官责罚,也可以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众目睽睽地由太监施刑。太监算不得男子,但毕竟不是女人,如此对董氏,可以说是侮辱性极强了。林昭仪这是有意侮辱报复了。

王公公哪会不懂这个道理?然而他深知董氏触了怎样的逆鳞,是一辈子无法翻身了,自然不介意让林氏这个新贵痛快一次,便让手下太监听命于林氏差遣,自己先回去伺候光熙帝了。

毕竟是得罪太后的事,即便林昭仪在陛下面前说了为了太后风体安康,此事不能让为太后所知,还让光熙帝下了封口令。可是即便是封口令,也只能瞒过太后一时,不是一世。

既然林昭仪要报复董氏当年辱她的恨,他又何必不长眼色,不给林氏这个机会呢?

如今的林氏,已经是昭仪,是二皇子的生母,再不是那个初入宫门的宝林。

董氏养尊处优已久,自进宫以来从未受过什么委屈,最难熬的苦,便是生育之时了。

可此时的她,却被牢牢地捆起手脚,衣衫半解,绑在了长凳之上,白皙光滑的臀肉就完全暴露出来,即便是行刑的内监看了,也不得不感叹一下她的保养得当。

董昭媛哪里受过这般苦,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