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2、国破/毒酒/侥幸/中招(1 / 2)

加入书签

天牢之外,厮杀怒吼声始终未停。

身穿布衣的俊秀男子端坐在桌旁,手里捧着一卷书,安静专注地听着。不论外面的吼叫多么响亮,又或是剑刃相交的声音多么清脆,他都始终没移开视线。

“呲!”最后一具尸身倒地,血水随宝剑拔出而迸溅开来。

一队黑衣人鱼贯而入,为首之人的手中拿着钥匙,身后的人各捧着一个盖着锦缎绸布的托盘。

他的脚步停在牢门前,对着里头面不改色的布衣人微微躬身:“飞雪将军,久违了。”

“确实久违了。”悠悠然的叹息声溢出微抿的唇瓣,被冠名飞雪以赞清傲脾性、惊人箭术的旧朝名将微笑着,竟连身都没起,便已姿态优雅地点了点头:“黑衣首座。”

他看向面前这个队伍,仿佛瞧见曾经引以为本朝最大威胁之人。那人现在定如往昔一般,戴着玄铁面具,踩着尸骨与鲜血,站在了金殿之上。自己的头颅,当是恭贺他登基的最佳礼物。

“毒酒…白绫…”既无意外、亦无恐惧的目光扫向几个托盘,程景仪淡然问道,却免不了想起数年前,起义军在初从边疆调回内地的自己手里,输得最惨的那一战。

那一箭,贯穿云霄、砸落旗帜,是自己最高水平的发挥。可那个被砸落马下的身影忍痛翻起,将才轰然倒下的军旗扶了起来。

自己挑起眉头,于千军万马间与他对视。那个眼神,烈如炽阳、锐如兵锋。而后,面具下方的嘴角勾起森然的弧度,明明胸口还插着要命的箭矢,他也运转内力大吼,暂时稳住了局面。

饶是兵败,也未山倒。起义军化整为零,在民间掀起点点星火,也在勾结朝堂步步为营,向自己埋下道道惊雷,终是一炸而燎原。

是最可敬的对手,也是最可怕的敌人。

“还是…”程景仪有些微放空的思绪在牢门洞开时,瞬间醒转过来,仿若没有出神般,若无其事地轻笑道:“匕首?”

由起义军首领一手培养的黑衣首座,微微一笑道:“将军并非只有死路。”

他挥了挥手,身后的人同时掀开了鲜艳的绸缎。除了程景仪预料到的毒酒、白绫和匕首,还有一件轻薄纯白又毫不透光的内衫,以及一小杯似是清透的水液。

“化功散与白衣。”黑衣首座笑容丝毫不改,只坦然看着程景仪变得冰冷的脸,温声说道:“陛下在宫内等着您。”

要么干干净净去死,要么忍辱负重为脔。程景仪阖了阖眸,似是瞧见那个人玩味的眼神,就像在最后一次在战场上,远远与自己对峙时。

那次之后,自己调任京都军统帅,俸高事闲,唯军权不在。可被派去围剿起义军的,却是赢少输多,慢慢就被斩断与各省的消息,将这个原本外表华丽、内部腐朽的王朝,一步步逼上了绝路。

“毒酒。”程景仪蓦然睁开眼眸,在黑衣首座终于维持不住的笑容里,露出一抹纯然的微笑:“劳烦倒酒。”

黑衣首座深深看了程景仪一眼:“将军…不再考虑一下吗?”

“你们的军规一向严格。”摒弃因对方荒唐报复升起的被羞辱感,程景仪淡然说道:“本将军死了,也不会牵连家人,不是吗?”留在京都的祖母和小妹老的老、幼的幼,君无泪再如何,也不会拿他们开刀,那会让主动为他开门的旧朝臣子们心中怯怯,于大局不利。

远在安海关的长兄与长姐,早把那座雄关及附近营造为程家后路,完全能自给自足,坐看中原硝烟不散。那他们只要不主动踏入局中争帝,谁上位都只能徐徐来之,亦不必自己忧心。

“将军请。”黑衣首座无声叹了口气,躬身又行了个礼,将才倒满毒酒的酒盏奉上。他身后,端着托盘的其他人身子紧绷,站立位置将所有可能逃离的通道尽数封堵。

程景仪嘴角噙着笑容,腰肢后仰靠在椅背上,悠然端起毒酒,如品酒般缓缓倒入喉中。直到彻底失去意识,他脸上都无半分不甘或惧色。

“可惜了。”黑衣首座叹息了一声:“陛下算得果没错。”他微微摇头,吩咐道:“上浴桶,把飞雪将军扶进去,等他自己醒。”

一群黑衣人分出半数,把程景仪搀扶到牢狱外。那里立着一座轿子,轿子中是一个水温刚好的浴桶,上方冒着水气。

程景仪被扶了进去,那件轻薄的白衣掀开如一层软布,盖在他的头顶,将水声与蒸汽尽数封在里面。被送入宫内的这一路,车内车外的人都能听见,程景仪的呼吸声相当稳定,半点也没不透气的窒息感。

只不过,在马车运达焕然一新的皇帝寝宫,浴桶被送入宫室内时,那层白衣彻底浸透了。

“不错,都出去吧。”戎马十多年覆灭旧朝,一举登顶帝位,君无泪背负双手,站在寝宫那张重新铺盖好的床前,脚步轻快地转过身来。

被他培养出的、行事只管听令的黑衣卫们,一句不问地安静退走了出去。

这大概是我登基的最好礼物了。君无泪脸上的面具依旧冰冷,可那笑容已显露出了狂放玩味的意味:“卿既已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