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六章 人鱼(1 / 2)

加入书签

第十六章     人鱼

小池口一番苦战之后,湘军休整了一段时间,九月初九这一天,湖口城外,林珑出去采了一捧野菊花回来,今天是重阳节,应该观赏菊花的。

要说九月初九这一天,算是难得的湘军与太平军都会庆祝的节日,在湘军这边,是九九重阳,在太平军那边,是哥降节。

林珑如今对太平军的事情更加晓得了一些,从前只是看军事方面,如今对那边的风俗人情也有所了解,而且渐渐地开始感觉兴趣,比如说太平天国的节日,让人很是耳目一新,起初是觉得好笑的,不过到如今也逐渐有了一点兴味,节日的名字都有一点怪,比如说“哥降节”之外还有“爷降节”,林珑这一阵对拜上帝会的教义也有了一些了解,晓得“爷”指的是上帝耶和华,“哥”则是耶和华的儿子耶稣,耶稣并且是洪秀全的长兄,洪秀全自命为上帝次子,耶稣的二弟。

林珑就觉得,客家人的语言真的很有意思,带了一种土腥味儿,却又显得蓬勃有劲,往往很是生动的,比如说洪秀全睡梦中看到上帝鼓励他造反,“尔勿惧,尔放胆为之,凡有烦难,有朕做主;左来左顶,右来右顶,随便来随便顶,尔何惧焉!”,就这个“左来左顶,右来右顶”实在太有趣了,林珑一向认为自己家乡的方言最是精辟,有一些还颇有古风,比如说“外衣”,湘阴便叫做“单造衣”,有一次梅标听了这一句话,便吟诵道,“怅卧新春白袷衣”,可是如今听说了这些客家话,林珑感觉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鲜味儿。

客家人还把母亲叫做“老妈”,平常说说倒是还罢了,最有趣的是上帝的妻子叫做“天母老妈”,比“王母娘娘”更带了一种乡土气息,按照洪秀全的说法,耶稣、洪秀全和杨秀清都是“同一老妈所生”,林珑就想着那位高高地坐在天堂的“老妈”,很有意思,若是自己回到家中,对着自己的娘叫“老妈”,大概要挨骂,“给我叫‘娘’,什么‘老妈老妈’?我是老妈子吗?”

林珑将那一束菊花插在一个陶罐里,是从附近找来的罐子,本来是装乳腐的,乳腐吃掉,罐子改做花瓶,虽然有所破损,不过也还能用,并没有漏水。

酱褐色的粗陶罐,没有什么花纹,是乡村之中最常见的那种,黄品贤从小就看着这样的罐子,水缸,都是灰扑扑没有什么色彩,不过此时里面插了菊花,虽然只是野菊花,花朵小小的,然而黄得耀眼,忽然间连那乳腐罐子都给那花朵照亮,有了一种美感,竟然带有一种雅致的气息了,与粗陶罐配在一起,既古朴,又带了文化气息,林珑虽然不是特别讲究高雅的情趣,不过有时候确实很有心,很会生活。

然而黄品贤却马上想到,过了这一天重阳,明天就要进攻湖口。

湖口的守将乃是黄文金,乃是东殿左三十一承宣,《贼情汇纂》里面对他的记载虽然简略,只有一列字,说他曾进犯湖北,然后回到九江府,其实黄文金也是太平军很有名的一位将领,太平天国三年,也就是咸丰三年十月里的时候,杨秀清特意派遣黄文金在这里防守,到现在将近四周年。

这四年时间,黄文金将湖口守得风雨不透,他来到这里,就拆毁了旧城,从石钟山山脚到山顶,垒砌石块重新筑城,重关高墙,那墙如同一条带子一般,在西边的梅家洲也筑造了坚固的城墙,挖掘壕沟,在壕沟边种植了几万株杨树,到如今四年时间过去,那杨树已经蔚然成林,极为茂盛。

这几年来,官军也曾经不止一次攻打湖口,想要救出被封堵于鄱阳湖里的水师,可是都没有成功,而且还折损了几名将官,因此清军给黄文金取了个绰号,叫做“黄老虎”,这一次李续宾带人再来进攻,也不知结果如何。

林珑在旁边则是想着,也不知此时湖口里面怎样度过“哥降节”,大概总要祷告的吧?更何况大战在即,当然更是要祈祷天父的帮忙,太平天国的六大节日,多数和宗教有关,倘若洪秀全将来当真占领了整个国家,大家就都要过拜上帝会的这些节日。

对于儒教与上帝宗教的争执,林珑虽然是站在儒教这一边,不过其实并不是特别痛恨拜上帝会,只是倘若今后不得过节,那就很不高兴了,历代流传下来的节日,其中有几个是林珑格外偏爱的,比如中秋,比如重阳,另外还有除夕和元宵,从小到大都是这么过的,每当节日里都特别高兴,更何况这一阵多读了一些诗词,那些诗歌长短句里面也都描写这样的节日,“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没看到哪首诗里面吟咏“报爷节”的,所以情感便不一样。

所以就算是为了这些节日,林珑也不能够赞同天平天国,更何况根据他的预测——虽然不敢自比诸葛亮,然而林珑对局势也是有判断的,或许只要是人,对于现实总会有自己的估量——太平天国成功的概率相对比较小,还是朝廷这边赢面大,林珑选择站在胜利者的一边,因此他不会投向太平军,而是坚决站在湘军这一边。

这一个晚上,林珑留黄品贤在自己房里,两个人脱去衣服,倒在了床上,林珑紧紧地抱住黄品贤,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