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 / 2)

加入书签

是常有人走动的,有踩出来的小道,相对安全。至于向西,那就是重峦叠嶂不知道尽头的大山了,至少在原身的记忆里,十里村少有人往山里太深入。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十里村现在是老弱妇孺居多,青壮年男丁大多被征去了前线,有的一去几年未回,还在军队里呆着,但至少还活着;也有的运气不好,像沈烈那样,上了战场就再也回不来了。征兵在这个时空的历朝都是常态,但大乾朝尤甚,尤其是近些年新皇继位,喜征伐,几乎每家都有被征上前线的,像两年多前那样的征兵不是第一回 ,也不是最后一回。所以,就这样一群老弱妇孺的人员配置,村里也没谁敢往深山里走。这会儿,沈安和沈宁这两小只就一人背着一只空背篓,小兄妹俩脚步踟蹰跟在桑箩身边。沈宁犹豫着劝道:“大嫂,你的身体还不好,在家里再多歇两天吧?粮食省省还是够咱们撑一段时间的,我和二哥能去找野菜。”这是被桑萝之前的样子吓到了。沈安则是看着桑萝向西的方向,疑惑:“大嫂,你之前不是不许我们进山的吗?大哥以前也不许我们进山。”桑萝当然不敢进深山,何况……她瞄一眼小兄妹俩短得已经堪比七分裤的裤子,就那露出来的老大一截脚脖子,她也不敢领着这两小只往深处走,真要被虫蛇照着脚脖子上来那么一口,没毒的还好,碰上有毒的,她罪孽就大了。“不往深走,咱们只在外围转转。”沈安肩膀显见的耷拉了下来:“外围没什么东西了,咱们不是天天都转吗?”他先前怎么会鬼使神差的信了大嫂会有办法呢?有办法至于这么久不使出来,饿得差点没命吗?沈安这会儿觉得自己是真傻,一定是早上的白米粥太香了,才把他的脑子香得浆糊了。一边懊恼,一边庆幸自己当时好歹抓了点米回袋子里,又庆幸自己刚才省下了一半的粥想留给阿宁吃。他省下一半的粥果然是对的,大嫂虽然对他和妹妹不错,但真的不太靠谱,尤其这回病了醒来以后,好像更不靠谱了。以前至少还知道要省着口粮,现在用起粮食来让他看得心里直发慌,照他大嫂这样的吃法,陈阿奶借的粮食够顶几天啊?等吃完了,他们又还能找谁借得到粮?背着背篓才出草房几步,沈安已经愁得不行了。他还想说就在周边转转哪里用得着两个背篓?只是想着大嫂大病初愈,又刚夸了海口,到底不好折了大嫂的面子,这才忍住,反正背篓也不重就是了。只是心里已经暗暗打定主意,今天晚上再不能由着大嫂安排吃食了。大嫂病了,就让大嫂一个人稍微吃好点儿,但也不能那么稠了,大嫂的那一份单做,野菜少放一些,养个几天。他和妹妹的还是跟从前一样吧,多挖些野菜,再到三叔家求一求,熬一熬也能过。绝不能跟今天早上似的,三个人一起熬那么浓稠的白米粥了,这样祸祸粮食,别说冬天,他们这个秋天都难熬。沈宁也看自家二哥,兄妹俩相视一眼,脸上是同款忧色,显然是一样的心思了。桑萝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小兄妹俩打入极不靠谱行列了,笑得颇为自信:“有没有东西,跟我走一圈就知道了。”她看看两小只背上的空背篓,有些遗憾,这样的背篓要是能多几个多好,还是家当太少啊。一大两小,南辕北辙两种心思,手上拿着棍子竹枝朝旁边的山间小路行去。……桑萝确实如她所说,带着兄妹二人并没有往深处走,只是在他们家向西的山头附近找了条山溪。沈安看着清澈的溪水里游着的小鱼,终于知道自家大嫂把主意打到了哪里:“大嫂,这些鱼很灵活,不好捉,我跟阿宁都来过,半天都捉不到一条。”沈宁佐证:“游得太快了,又滑溜。”桑萝笑起来:“用手捉是不容易,不过咱们不用手捉,咱们设个陷阱,等它们自己游进去。”说着伸手要了沈安背上的背篓,就在溪边折了些草叶,又抓了几把鹅卵石丢了进去,放一块比拳头大的石头,脱了鞋袜,提着那背篓就趟进了山溪里。山溪是活水,水质极好,清澈见底,且最深的水域也还没能没过桑萝膝盖处,她把背篓斜放在水最深处,从水底摸了几块带少许青苔的石头放了进去,几步就回到了河边。沈安和沈宁瞧得一愣一愣的。“这样就能捉到鱼?”桑萝点头:“能有窝料的话应该能诱更多,可惜咱们现在手边没有,不过这溪里鱼不少,先试试再说,要是少的话,换个点多投两次。”说着就要拿沈宁背上那个背篓打第二个窝。沈安有些兴奋了。“大嫂,这个我来吧!”“行。”小孩子哪有不爱玩的,况且水浅得很,桑萝都没犹豫,就笑着应了,简单教了技巧,由着小兄妹两去折腾,她只在一旁看着。沈宁就是她二哥的小尾巴,撒欢儿跟在哥哥身后,一会儿帮忙抓鹅卵石,一会儿帮忙从水里捞石块。兄妹俩一起商量着选的另一个位置,照着桑萝的法子来了一遍,然后一脸激动上了岸,沈安一双眼亮晶晶的,仰头问桑萝:“大嫂,这背篓什么时候能起?”终于有点小孩样儿了。桑萝笑:“等傍晚来,现在咱们再弄点枝条钓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